交流電壓表的準確度等級劃分,核心依據是國家計量標準,通過“允許誤差范圍”量化定義,等級符號通常以數字標注(如0.1、0.2、0.5、1.0等),數字越小代表準確度越高。其劃分邏輯、核心指標及等級分類如下:
一、準確度等級的核心定義:允許誤差公式
交流電壓表的準確度等級,本質是規定“在額定條件下(如額定溫度、濕度、電壓范圍),測量值與真實值的最大允許偏差”,通用計算公式分為兩類,具體取決于儀表類型(模擬式/數字式):
絕對誤差主導(常見于數字電壓表)允許誤差=±(a%×測量值+b×最小分度值)
a%:相對誤差系數(與準確度等級直接相關,如0.5級對應a=0.5);
b:固定誤差系數(與儀表硬件精度相關,通常為1-2,代表“最小分度值級別的固定偏差”);
例:0.5級數字交流電壓表,最小分度值為0.1V,測量220V時,允許誤差=±(0.5%×220+1×0.1)=±(1.1+0.1)=±1.2V。
相對誤差主導(常見于模擬電壓表)允許誤差=±(a%×滿量程值)
模擬表的誤差以“滿量程”為基準(而非測量值),因此在“非滿量程區間”實際相對誤差會變大;
例:1.0級模擬交流電壓表,滿量程為500V,測量100V時,允許誤差=±(1.0%×500)=±5V,實際相對誤差=(±5V/100V)×100%=±5%(遠高于1.0級的字面等級)。
二、劃分的關鍵前提:“額定工作條件”
準確度等級的標注僅在“額定工作條件”下有效,若環境超出范圍,實際精度會偏離等級要求。額定條件通常包括:
環境溫度:多數儀表為(23±5)℃(實驗室級)或(0~40)℃(工業級);
相對濕度:≤85%(無凝露);
電源條件:交流220V±10%、50Hz±2Hz(或直流供電穩定);
外界干擾:無強電磁輻射(如遠離變頻器、高壓線路)、無劇烈振動。
若環境溫度超出額定范圍(如工業現場高溫45℃),部分0.5級儀表的實際誤差可能擴大至1.0級甚至更高。
三、等級選擇的核心原則
“不選過高”:高精度等級(如0.05級)儀表成本高、對環境要求嚴,若僅用于常規監測(如車間220V電壓),選0.5~1.0級即可,避免資源浪費;
“不選過低”:關鍵場景(如電力系統計量、精密設備供電監測)需選0.2級及以上,防止誤差導致安全風險或工藝偏差;
模擬表優先看“量程匹配”:因模擬表誤差以“滿量程”計算,若測量值僅為滿量程的1/10(如用500V量程測50V),實際相對誤差會放大10倍,需優先選擇“量程接近測量值”的模擬表。
綜上,交流電壓表的準確度等級是“量化誤差范圍的標準”,劃分需結合國家計量規范,選擇時需兼顧應用場景精度需求、環境條件、成本三者平衡,而非單純追求高等級。